9月4日,我校与陕西省文物局签署《陕西省文物局 陕西师范大学协同共建国际长安学研究院(陕西)框架协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与我校校长房喻代表双方在框架协议上签字。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刘云辉,副巡视员齐高泉、周魁英,我校副校长萧正洪,党委常委、学校办公室主任卢胜利,校长助理杨祖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虎及双方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出席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由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主持。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宣读了《陕西省文物局 陕西师范大学协同共建国际长安学研究院(陕西)框架协议》。
我校副校长萧正洪指出,我校与陕西省文物局已有多年合作历史,此次双方签署协议共建国际长安学研究院,是在赵正永省长的直接支持和关心下组建的一个新型的服务于社会的科研平台,也是我们学校将重点建设的一个平台。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表示,陕西师大在长安学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此次合作将推动我省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科学发展。
我校校长房喻强调,国际长安学研究院的建立对我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将以协议内容为基础,不断开拓探索,落实好协议的各项条款,同时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人力资源、实验室建设、硬件设施、科研力量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优良条件,确保与省文物局的合作顺利实施。
国际长安学研究院是在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直接指导下,由我校牵头建设的国际性新型学术创新组织,其基本宗旨是:推进以长安学为核心的陕西文化研究、陕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解决以"长安"为主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中华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繁荣的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解决文物保护重大课题,研究开发文物保护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培养一批学贯中西、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支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队伍,探索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同大学协同创新以繁荣我省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双方决定,建设陕西省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长安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发挥陕西省文物局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探索新型的科研协作模式,在应用项目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相关社会服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我校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在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及教学实践等环节展开合作,培养长安学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